真耶稣教会,怡保教会—历史
1926。因着神的恩典,福音传入怡保。当时,吴英福先生因患有长期性胃溃疡,身体健康日渐衰退。在医院里,他无法进食,只能通过鼻胃管来喂食牛奶。由于肠胃不断出血,导致血液过度流失,他甚至都没有力气坐起身来。医生对于他的情况已束手无策,只好让他出院,等待生命的结束。此时,他对于自身的病能否被治好,已不抱任何希望了。
吴英福的女儿是中央医院的一名护士。她有一位同事的父亲是实兆远真耶稣教会的信徒。通过这层关系,来自实兆远的宋耀光弟兄随同符腓利长老向吴小姐传福音。符腓利长老是从中国的真耶稣教会远道而来的,目的是要把得救的福音传给住在实兆远的亲戚朋友。
他们俩向吴小姐传讲神的同在,及祂医病赶鬼的大全能。后吴小姐将之分享给父亲吴英福,吴先生便邀请符腓利长老到他的家。符长老把握机会向吴先生传福音,并为他念雅各书5:14-15:“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符长老告诉吴先生说,如果他相信,就必须奉主耶稣的名接受洗礼。听了这些见证之后,吴先生接受了真理,并于1926年7月31日,和他的妻子及四个女儿一同受洗。在他洗礼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清澈的河水转为犹如血的红色。洗礼前他是吊着点滴、并用担架抬下水受洗的。但洗礼之后,他自己能从水中上来,并且自行走路回家。他的疾病已全然得蒙医治。
自此,福音的种子便撒于怡保的土壤上。那些见证过神大能的人都相信了。最初的聚会点是在中央医院宿舍的一个单位进行。之后,信徒在吴弟兄于Kampong Java的住家聚会。这段期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志工人员也都到来协助圣工。福音就此传开,许多人受洗。根据记录,当时曾有一段时间几乎每星期都会有人接受洗礼。
1927,大约有60位信徒,在神的带领和安排下,刘菲比女执事(Lim Seng Chiew刘胜秋)将她在安德森路旁的居所献上作为教会,并于1927年12月4日举办献堂礼,由张巴拿巴长老主领(张巴拿巴长老是中国教会早期的工人)。12月9至11日,教会租用中山戏院来举办佈道会以容纳大量群众。怡保教会就是这样成立的。靠着主的恩典,怡保教会的信徒人数迅速增长,甚至连独立式洋房都不足以容纳不断扩增的人数。
当时所建的会堂足以容纳大约300人的信徒。由此可以看到当时教会的成长,也看见早期信徒的远见,因他们深信神的道会继续勇往直前,信的人也会不断地增添。
1930年代。温约翰执事搬迁到怡保,并与吴英福,李百英,吴该犹和吴亚林一起参与事工。
福音传入离怡保大约20公里的咖啡山,大概是现今淡文温泉的所在地。靠着神的恩典,一位原本已没有生命迹象的男孩重新活了过来。那段日子,温约翰执事和他的妻子步行到咖啡山去向人传福音。在相信与接受洗礼之后,这些来自咖啡山的信徒每逢安息日都会步行到青草巷的会堂来守安息日。他们在日出之前就从咖啡山出发,路程中需要穿越一座有老虎出没的森林。在行走的路上,他们会提着手电筒并向彼此呼叫,以避免走散或迷失。
此外,当时也有大约50位印度信徒。S. Ponniah在中国工作期间就在当地的真耶稣教会慕道并受洗。之后1930年来到怡保,1931年7月18日被按立为Zacchaeus S. Ponniah执事。他在怡保的期间都在牧养这一群印度信徒。之后,他又回到印度Tamil Nadu 州的 Madathupatti, 并也在那里传扬福音。
教会日渐兴旺,有大约300位信徒。
1940年代至1950年代。 在1941到1945年日军侵占时期,信徒遭受严重逼迫,到处弥漫着不安的情绪。为了寻求庇护,信徒分散于森林和其他郊外地区。当时,青草巷的会堂被充用日本军事基地的审问中心。有些留在怡保的信徒便聚集在吴执事位于爪哇村的居所聚会。当战争于1945年结束时,教会便把分散于四处的信徒再次聚集起来。
当时,马来亚各处的教会都觉得有必要来去协助和支持彼此的圣工。在圣灵的带领和感动下,马来亚第一届教会代表大会在1947年8月23日于怡保举开。来自9间教会的14位代表和一位全职传道参与了这项大会。主持这项大会的是李塞特执事。在这一次的会议中,马来亚真耶稣教会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温约翰执事被投选为顾问委员会的第一位主席,在之后的几年也继续担任主席职位。感谢神,让怡保教会能参与马来亚教会组织成立的开始阶段,而这个组织也在之后发展为马来西亚真耶稣教会总会。
当教会开始成长,也是时候得关注年轻一代的需要。为了要把信仰传承于下一代,并让青年有机会参与圣工,教会便成立了宗教教育与青年团体。在1950年10月27日,教会获得马来亚联邦社团注册局承认为合法机构,并以“真耶稣使命”之名注册。
1960 至 1970 年代。我们看见世界各地的真耶稣教会都共同努力来坚固教会。来自台湾的长执也积极协助,让我们能加强真理的根基,并建立更完善的牧养与宣道工作系统。
除了本会的发展,早期的工人也积极地参与霹雳区各地的圣工。为了能把福音开拓至新区,并协助周围地方的圣工,怡保教会成立了霹雳区宣道中心。
教会在每个周一至周五的晚上都有聚会,每逢星期六的上午和下午则有安息日聚会。在星期日上午,青年和儿童会在教会聚集和参与活动,而大人则会去其他信徒的家做探访。为了能够牧养附近地区的家庭,教会在星期日的晚上会在这些信徒的家主办聚会。其中一家信徒的家也在过后发展为巴占教会。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在Voon Thian Soo路建会堂的申请被政府人员拒绝了。为了能有更多的设施来进行教会的活动,我们在怡保道光路购置了一间店铺。此后,除了主要的聚会在Green Lane的会堂进行之外,我们也在道光路主办活动来辅助圣工。
霹雳州的兴旺其实是由锡矿业所带动的。在70年代,随着锡价的下跌和锡矿产量的减少,霹雳州的经济衰退,导致就业机会也跟着减少。因此,许多人也开始从霹雳州迁移至其他地方。
我们的信徒也面对同样的处境。由于经济、教育、及就业机会的骤减,许多怡保的信徒也开始迁移至他州、甚至他国。教会的信徒人数也渐渐减至大约100人。留下来的,很多都是年长的信徒。圣工人员实在不足。
2000年以后。我们有感教会需要重整,也就是再次探讨教会如今的需求,和策划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我们需要提升教会的设备以供应现在的需求,并培养持续的人力资源,以免将来教会不至缺乏工人。
在原先建设会堂之时,是为了满足教会当时的需要和后来的发展。然而,如今70多年已过去,教会也面临更大的需求。在2009年,我们重新探讨这件事。原先的想法是要购买教会所在地旁,属于私人地皮的一部分土地。之后,我们也尝试申请将Voon Thian Soon路的那块地转为宗教用途。
最后,我们决定申请在Voon Thian Soo路原本的独立式洋房进行扩张与装修,并建造会堂。感谢主,这项申请获得了有关当局的批准。诚然,是神的带领,让早期的领导人已为我们现在的需要预备好了这一个地方。先前搬迁到别处的信徒也都极力给予支持。2012年4月开始进行会堂的建设,并在2013年6月16日,把Voon Thian Soo路10号门牌的这所新会堂献给主。
会堂已建成,设备也一应俱全,但我们却需要有人来去善用这些设备,让它们成为兴旺教会与圣工的工具。如先前所提,由于许多信徒从怡保迁移至其他地方,教会实在缺乏工作人员。
为了能补足这项需求,我们一方面得重新建立起内部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入外来的支援。感谢神,让信徒愿意重新投入圣工。甚至一些已迁移到别处的信徒都特意回到怡保来协助圣工。从巴占教会到更远处的北区与中区教会同灵都愿意到怡保来服事主。
有了更充足的人力资源,我们就能再次启动宗教教育、青年班聚会、和其他的教会活动。我们特别注重对年长信徒的关怀。此外,我们也努力栽培未来的教会领导者,好让他们能承接教会与福音的重任。
感谢神的带领,祂的工作必能持续进行,教会的发展是在神的手中。我们将一切赞美与荣耀都归于主耶稣基督。